起重機械在結構吊裝施工中起主導作用,是保證建筑工程施工工期、質量等的關鍵因素之一。起重機械的選擇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整個施工現場的管理乃至工程的成本。建筑結構吊裝施工常用的起重機械有:桅桿式起重機、自行式起重機等幾大類。
(一)桅桿式起重機
桅桿式起重機制作簡單,裝拆方便,起重量較大(可達100t以上),受地形限制小,能用于其他起重機械不能安裝的一些特殊結構設備;缺點是服務半徑小,移動困難,需要拉設較多的纜風繩。適用于安裝工程量集中,結構重量大,以及現場狹窄的情況。
桅桿式起重機按其構造不同,可分為獨腳撥桿、人字拔桿、懸臂拔桿和牽纜式拔桿起重機等。
1.獨腳拔桿
獨腳拔桿由拔桿、起重滑輪組、卷揚機、纜風繩和錨碇等組成。使用時,拔桿應保持不大于10o的傾角,以便吊裝的構件不致碰撞拔桿。纜風繩數量一般為6~12根,與地面夾角為30o~45o,角度過大則對拔桿產生較大的壓力。拔桿起重能力,應按實際情況加以驗算。木獨腳拔桿常用圓木制作,圓木梢直徑20~32cm,起重高度為15m以內,起重量10t以下;鋼管獨腳拔桿,一般起重高度在30m以內,起重量可達30t;金屬格構式獨腳拔桿起重高度達70~80m,起重量可達100t以上。
2.人字拔桿
人字拔桿由兩根圓木或鋼管或格構式構件,在頂部相交成20o~30o夾角,用鋼絲繩綁扎或鐵件鉸接成人字形,下懸起重滑輪組,底部設有拉桿或拉繩,以平衡拔桿本身的水平推力。拔桿下端兩腳距離約為高度的1/2~l/3。人字拔桿的優點是側向穩定性好,纜風繩較少;缺點是構件起吊后活動范圍小。
3.懸臂拔桿
在獨腳拔桿的中部或2/3高度處裝上一根起重臂,即成懸臂拔桿。起重桿可以回轉和起伏,可以固定在某一部位,亦可根據需要沿桿升降。其特點是有較大的起重高度和相應的起重半徑;懸臂起重桿左右擺動角度大(120o~270o),使用方便。但因起重量較小,故多用于輕型構件的吊裝。
4.牽纜式拔桿起重機
在獨腳拔桿的下端裝上一根可以回轉和起伏的起重臂而組成。整個機身可作360°回轉,具有較大的起重半徑和起重量,并有較好的靈活性。該起重機的起重量一般為15~60t,起重高度可達80m,多用于構件多、重量大且集中的結構安裝工程。其缺點是纜風繩用量較多。
(二)自行式起重機
常用的自行式起重機有履帶式起重機、汽車式起重機和輪胎式起重機三種。
1.履帶式起重機
(1)履帶式起重機的構造及特點
履帶式起重機由行走機構、回轉機構、機身及起重臂等部分組成。行走機構為兩條鏈式履帶;回轉機構為裝在底盤上的轉盤,使機身可回轉360o。起重臂下端鉸接于機身上,隨機身回轉,頂端設有兩套滑輪組(起重及變幅滑輪組),鋼絲繩通過起重臂頂端滑輪組連接到機身內的卷揚機上,起重臂可分節制作并接長。
履帶式起重機操作靈活,使用方便,有較大的起重能力。但履帶式起重機行走速度慢,對路面破壞性大,在進行長距離轉移時,應用平板拖車或鐵路平板車運輸。在結構安裝工程中,常用的履帶式起重機有國產W1-50型、W1-100型、W1-200型和西北78D(80D)型以及一些進口機械。
(2)履帶式起重機的技術要求
履帶式起重機主要技術性能包括三個主要參數:起重量Q、起重半徑R、起重高度H。起重量不包括吊鉤、滑輪組的重量,起重半徑R指起重機回轉中心至吊鉤的水平距離,起重高度H是指起重吊鉤中心至停機面的垂直距離。
為了保證履帶式起重機安全工作,在使用上要注意以下要求:在安裝時需保證起重吊鉤中心與臂架頂部定滑輪之間有一定的Z小安全距離,一般為2.5~3.5m。起重機工作時的地面允許坡度不應超過3o,臂桿的仰角一般不得超過78o。起重機不宜同時進行起重和旋轉操作,也不宜邊起重邊改變臂架的幅度。起重機如必須負載行駛,荷載不得超過允許起重量的70%,且道路應堅實平整,施工場地應滿足履帶對地面的壓強要求,當空車停置時為80~100kPa,空車行駛時為100~190kPa,起重時為170~300kPa。若起重機在松軟土壤上面工作,宜采用枕木或鋼板焊成的路基箱墊好道路,以加快施工速度。起重機負載行駛時重物應在行走的正前方向,離地面不得超過50cm,并拴好拉繩。